GNU 项目计划最开始是在 1984 年由美国著名的黑客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发起的,GNU 获得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资金支持一直是 GNU 的主要资金来源,该项目主要是为了建立免费的开源的 UNIX 类系统,其基本原则是程序源代码开放和软件思想共享。
GNU/Linux 是一种常见的并且广泛用于商业环境的免费开源操作系统。由于 GNU 将要实现 UNIX 类各系统的接口标准,因此 GNU 计划并不局限于 Linux 系统也可以开发其他不同的操作系统。GNU 计划大量采用了当时已经可自由使用的软件,例如 OpenOffice 排版系统和 X-Window 图形界面系统等。不过随着 GNU 计划的发展和壮大也开发了大批其他的自由软件,这些软件中的经典也被移植到其他操作系统平台上,例如 NC 工具就被移植到 Microsoft Windows、BSD 家族、Solaris 及 MacOS。
为了确保 GNU 系列软件可以真正地自由地 "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所有 GNU 软件都包含有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授权所有权利给任何人的协议框架,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协议(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这个就是被大家称为公共版权的含义。GNU 也针对不同场合,提供 GNU 宽通用公共许可证与 GNU 自由文档许可证这两种协议条款以便适用不同的使用场合。
GNU/Linux 将可以兼容并能够执行 UNIX 标准的程序,但是不会和 UNIX 系统完全一模一样,最大的不同是 GNU 计划拥有支持长文件名、版本号、一个健壮稳定文件系统,在某些情况下还有自动文件名补全、与使用终端无关的显示支持、可能最后还要有一个基于 x-windows 的视窗系统,以使好几个系统程序和普通的 UNIX 应用程序能共享同一屏幕。
C 语言将成为系统的程序语言。并且会想办法支持 UUCP,MIT Chaosnet,及 Internet 的通讯交流协议。 GNU 最初的目标是在有虚拟内存的 68000/16000 等系列机器上开发,因为这样的环境是最容易开发程序来实现 GNU 的运行。剩下来让 GNU 能在其它较小的机器上运行的工作,将会留给那些希望能在这些机器上使用的人。
GNU 不是公共的,毫无约束的软件(public domain)。GNU 计划允许每一个人修改及传播 GNU,但是绝不允许传播者对他传播的程序再加进其他的限制。也就是说,不允许将修改后的程序据为己有。GNU 计划希望能确保 GNU 所有的版本都能保持自由,所以 GNU 的核心精神是自由与分享,这和真正的 Hacker 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不能说 GNU 精神就是 Hacker 精神,不过很难把两者清楚的分开,实际上很多 Hacker 都为 GNU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知识的渴求是支持他们探索的唯一动力。当然这里的 Hacker 黑客不是那些破坏计算机系统牟取私利而臭名昭著的骇客。
本小节介绍了 GNU 项目和 Linux 的关系,还介绍了 GNU 项目的特点和 GNU 项目的发展历程,让读者熟悉了 GNU 项目的概念,对 GNU 项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帮助读者学习更多 Linux 相关的知识。
0/1000